"免抵退"公式中"抵顶"的理解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20 14:17:55
看了很多回答,比较书本化.
我借个例子请教一下:

例: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,适用增值税税率17%,退税率13%,2003年1—3月有关业务资料如下:

例:1、一月份,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,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,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,内销产品销售额300万元,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。

①外购原材料、备件、能耗等,会计分录为:
借: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
应交税金—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额) 850000
贷:银行存款等科目 5850000
②产品外销时,会计分录为:
借:银行存款等科目 12000000
贷: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00
③内销产品,会计分录为:
借:银行存款等科目 3510000
贷: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
应交税金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 510000
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(即剔税)
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=1200×(17%-13%)=48(万元)
借:主营业务成本 480000
贷:应交税金—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额转出) 480000
⑤计算应纳税额
本月应纳税额=51-(85-48)-5=9(万元)>0,仍应交税。
借:应交税金—应交增值税(转出未交增值税) 140000
贷:应交税金—未交增值税 140000
结转后,月末“应交税金—未交增值税”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。

此例用来算应纳税额的公式为:当期应纳税额=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-(当期进项税额-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)-上期末留抵税额

我比较不理解的是"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"这一项.我知道此项是征退差额,在本例中是1200×(17%-13%)=48万
我不理解的是含意,为什么做帐的时候此项为"进项转出"

其实我对公式不理解,公式中为什么(当期进项税额-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)

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=进项转出
假设出口没有退税时要缴纳的增值税=1200万×17%=204万。但是当有13%退税的时候,能退增值税1200×13=156万。204万应纳增值税中只免抵退了156万,中间的差额48万还是要交税的。税法规定这48万只能做作进项转出。

(当期进项税额-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),这个括号内的意思是进项税转出差不多。所以当期应纳税额=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-(当期进项税额-当期进项转出)-上期末留抵税额"这个理解是对。

关于“抵”的公式正是
当期应纳税额=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-(当期进项税额-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)-上期末留抵税额"

就是抵扣在国内内销售货物的增值税。

生产型企业一般纳税人采用免抵退办法
免——出口环节的增值税
抵——内销的销项-进项
退——国内购进的进项
其实很简单,5步就可以了
1、剔税:不予免抵的税额=离岸价×汇率×(增值税率-退税率)
2、抵税:销项-(进项-不予免抵的税额)
3、算尺度:免抵退税额=离岸价×汇率×退税率
4、比较: 2与3相比较小者为应退税额(如果2、抵税>0则交税)
5、到挤:确定免抵退税额